浅谈荆岳大桥防冻防滑科学化、专业化管理
2019年01月17日 来源:高速网 关键

摘要:荆岳长江公路大桥防冻防滑工作不必闻雪色变。综合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员配置、信息化成果, 科学、有效的利用各方面资源进行专业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效率、鼓舞士气,也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荆岳大桥 防冻防滑 科学化 管理
前言
 
  荆岳大桥防冻防滑工作经过数年的实战和探索,因地制宜逐步掌握了降雪的规律及除雪工作中的大部分热点、难点问题,笔者分别从雪前、雪中、雪后对大桥的科学化、专业化管理进行阐述。以期为从事高速公路的养护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前期准备,人、料、机的有效配合

  1、天气预判,未雨绸缪

  通过历年晴雨表统计的数据来看,荆岳大桥雨雪天气一般是在当年的12月上旬至次年2月底的区间内,极端情况11月中旬和3月初有少量降雪。所以,除雪保畅准备工作必须在10月底完成。

  2、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应急队伍人员和除雪车操作手必须加强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各个除雪环节的工作要点;储备足够数量的防滑物资如:融雪剂、雨雾冰雪减速提示牌、反光锥桶、防滑垫、铁锹、扫把、手套等应急物资;除雪车辆和设备及时到位,并对车辆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每周对机械设备常规检查,保障设备运转良好。为检验人、料、机配置是否合理,达到利用率最大化。准备期间,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将演练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反馈,逐步修订应急预案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应急队伍。

  3、例行巡检,排患提前

  当进入雨雪天气预警区间,保畅人员就得增强意识、提高警惕,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开展雪前道路隐患排查,重点针对桥梁伸缩缝、路面完好程度、斜拉索减震器和交安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发现病害和安全隐患及时排除,雨雪来临专心开展防冻防滑工作,避免顾此失彼。

  4、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防冻防滑工作一旦进入战备状态,养护站、监理组、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就会随着应急事件的升级重新调整职责范围。有的负责人工除雪组,有的负责机械除雪组,还有的负责统计数据和后勤,并且进入到24小时轮班的工作状态。避免各个岗位一拥而上,白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倒晚上无以为继,人员精疲力竭,而晚上恰恰是防冻防滑工作的重要节点。所以,合理的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二、除雪期间,把握时机,专业化除雪显成效

  1、精准布控,节点控制

  荆岳大桥防冻防滑布控点一般为长下坡、弯道及匝道等能使车辆行车轨迹产生变化的路段,这些路段容易爬坡不易及刹车失灵。加强布控点的交通管制和渠化(渠化车道尽量选择横坡地势高位开放,地势低位封闭,融化的雪水可以顺着坡度流向低处,保证通行车道不结冰),可以大概率的避免车辆失控。各布控点起警示作用的标志标牌、锥筒及水马等渠化设施必须具备夜间反光效果,必要情况下增设爆闪灯及葵花灯,防止车辆由于夜间可视范围小及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

  2、把握时机,精准出击

  在持续降雪期间,由于荆岳大桥车流量非常大,除雪车上路作业要经过主线收费站,等待时间极长,往往会耽误除雪作业的有利时机,所以,提前将物资和车辆停靠在布控点重要路段,掌握主动,精准作业,争取时间。

  另外,防冻防滑时机掌握尤为重要。下雪其实不足为虑,为虑的是雪凝结成冰,这就要涉及到融雪剂撒布的时机。如果融雪剂在雪前撒布,一方面桥面的大风或者车辆行驶时产生的疾风会将融雪剂吹散,达不到融雪剂全覆盖路面的效果,另一方面,融雪剂的融雪能力有限,一旦出现持续降雪,融雪剂根本不能完全将厚雪全部融化,只能融化最底层的雪,而后就会被冰雪覆盖。气温降低后,底层融化的雪水必定会凝结成冰,从而给道路增加结冰机会,加上除雪铲并不能紧贴地面,必定会留有一层冰面无法铲除,反而给车辆的通行带来隐患(这在线路长的路段尤为明显)。所以,在积雪上方撒布融雪剂,再通过融化的盐水继续融化下层直至贯穿雪层,才是除雪的最佳的解决方案。

  再者,根据历年降雪的情况分析,如果是白天持续中到大雪很长一段时间,那么夜间降雪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没有,反之也成立。利用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科学的利用白天气温高这一有利时机,抢先在路面积雪还未凝结成冰而且仍是松软的情况下及时铲除干净,大大提高了除雪效率。特别是对长下坡、弯道、匝道路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人工精准铲雪,然后铺筑防滑布垫,保证路面无积水,避免因积雪持续到夜间形成冰造成的隐患。

  3、借力打力,辅助畅行

  车辆既是冰雪路滑的受害者,其实也是解决防冻防滑的最好工具和手段。荆岳大桥双向六车道。部分路段为下坡和弯道路段,一旦桥面结冰,车辆仍然快速变道超车通行,发生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单向有效封闭两个车道,只开放超车道通行,除雪车再对超车道进行铲雪除冰,后面跟随数量巨大、缓慢行驶的货车,通过碾压路面及汽车尾气排放的热量使地面升温。必定会及早的融化冰雪。大大提高了防冻防滑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融雪剂用量。另外,除雪车如果在封闭路段内进行铲雪除冰作业,速度更快,更有安全保障。

  4、联勤联动,地域“一盘棋”

  雪情来临,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一旦发生事故,事先组建的应急抢险微信群第一时间预警,群内各个部门信息共享,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大桥监控中心全方位掌握全桥各布控点视频信息,实时了解雪情,对上下坡路段、弯道等事故多发地段重点监控,发现车辆滞留大桥,第一时间发布警报,及早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恶劣天气下,交警、路政、养护、监控、收费等部门防冻防滑区域“一盘棋”,一方警报八方支援,响应的速度比过去电话沟通更为快捷、高效。

  5、资源统计,成本把控

  防冻防滑物资分散,大量人员都投入到了一线,往往会忽视资源的消耗和统计。一名统筹人员与分散的各组保持联系,实时掌握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使用情况,建立出库、入库、消耗、库存等统计台账,对后期计量的准确性以及材料用量的把控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事后回忆录,也是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6、信息助力,超前预警

  荆岳大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对桥梁的结构进行监控,而且还能监测大桥的环境温湿度、风速、风向等信息。监测工作不需要在办公室内守候,手机或者平板都可以查看,方便了监测人员随时随地的对系统信息进行关注。系统内部设有的温度报警程序,一旦温度达到预警值,就会发出警报。监测人员可以实时的感知,进一步助力大桥除雪保畅工作顺利开展。如下图:
 

 
  三、雪过天晴,坚守岗位不放松

  雪过天晴,应对荆岳大桥斜拉索落冰一直是防冻防滑工作的延续。由于受冷空气影响,高空中的雪水会凝结成冰块依附在斜拉索上,天晴气温上升,斜拉索高空上的冰块开始融化,最终以像子弹一样的速度砸向大桥上过往的车辆。对此,养护三站一是与交警、路政部门协调,对两省的主线进行交通管制,防止车辆驶入落冰区域,二是派驻“守望者”时刻关注落冰情况,一旦落冰有所缓解,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对车辆进行疏导。三是做好冰后安全隐患排查,保证桥上各类设施完好。

  防冻防滑到了最终收尾阶段,保障人员依然坚守岗位不放松,积极开展雪后整备的各项工作:一是及早清除剩余车道的积雪,将倾倒的标志标牌、反光锥桶及时扶正或回收。二是清点融雪剂、防滑垫等材料的库存数量,统计数据,并及时补充消耗过量的防滑物资。三是清洗保养除雪机械设备,整理应急仓库,应对下一场降雪的到来。

  总之,通过数年的全方位、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荆岳大桥保畅队伍不论从管理到服务,都已经磨炼成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操作熟练、作风优良的精兵劲旅,为后续的防冻防滑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广大司乘人员的出行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版权提示:本文由高速网作者上传并发布,高速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高速网立场,仅限业内交流用途,高速网对此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内容审核:GS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