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法典》根植于心、笃于行
2020年10月22日 来源:高速网 段晔

  【高速网 段晔】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民法典时代。学深学透《民法典》、守法用法做表率,让《民法典》根植于心、笃于行,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坚持政治站位,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重大立法工程。《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在我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坚持知行合一,做到行动上率先垂范
 
  《民法典》是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成功范例。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一)带头深入学习。《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内容涉及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方方面面。在个人学习上,单位领导要合理安排工学时间,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制定学习规划和时间,原原本本地学,认认真真地学,深入学习领会,真正实现见微知著、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组织学习上,单位领导要带头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通过专题讲座、普法进单位、在线答题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法典,也是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二)坚持依法办事。《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据,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自觉养成学法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时刻以党纪国法规范言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学法用法的典范。
 
  三、坚持聚焦实践,做到落实上毫不迟疑
 
  《民法典》来源于实践,是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要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推进《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全面发力、准确适用,让纸面上的权利义务规范变成现实中的行为规则、成为保护人民权益的源头活水,真正把法律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法典》反映了人民意愿,回应了人民诉求,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权益作为贯彻《民法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及时满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治需求。
 
  (二)切实遵守市场化经营规则。《民法典》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居住权、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相应权益等新权益,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高空抛物坠物责任等新责任,维护了人民权益和经济社会秩序,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


  版权提示:本文由高速网作者上传并发布,高速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高速网立场,仅限业内交流用途,高速网对此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内容审核:GS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