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交通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美丽乡村有颜值又有产值
2021年03月25日 来源:交通运输部

  时令已进入春季,但大兴安岭依然积雪皑皑。这几天,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多布库尔猎民村村民额根提心里特别着急。“建房的材料初九就开始备了,但天气冷一直动不了工。”额根提说,阿(里河)库(布春)一级公路通了,交通方便了,今年来旅游的人一定多,农家乐的房子要赶紧建起来。
 
  曾几何时,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这三个人口较少民族居住在兴安岭山林中,过着离群索居的游猎生活。有人用“莫力达瓦”——骏马难以翻越的山岭形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建旗之初的交通:去一次要用上火车、汽车、轮渡、驴车……从偏远的腾克镇巴卡哈里村到旗政府,往返要一周时间。
 
  而今,凭借便捷的交通,古老的大兴安岭日新月异,见证着“三少民族”的小康之路。多布库尔猎民村党支部书记孟亚静说:“我们先后建成了农业生态园、特色养殖区和民俗特色旅游景区。如今猎民村变景区,农民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带动近200名鄂伦春村民找到新出路,人均年收入提高到2万多元。”
 
  贫困地区交通投资占比过半
 
  在内蒙古,条条大道串点成线、连线成网,串联起了“山水林田、城镇村景”,激活了一个个“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带动一方群众。2020年,更有不少“网红产品”从大兴安岭的林区销往全国各地。
 
  在扎赉特旗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条总投资3800万元,全长约30公里的产业园区公路穿过稻海,通向远方。借助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稻田养鸭、养蟹、养鱼等“一稻多吃”“稻场农旅休闲体验”已然成为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赤(峰)按(丹沟)公路如一条缎带在山水间延伸,沿线的王爷府镇三家村,一座座土窑窑火正旺,飘出缕缕肉香,慕名来品尝“土窑烤肉”的人络绎不绝。近年来,在平锦线、赤按线等4条“四好农村路”示范线路带动下,该旗中药材、食用菌、山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3万亩,建成85个乡村级服务网点。2019年,全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2.8万元和1.1万元。
 
  2013年至2020年,内蒙古贫困地区累计完成交通投资2716亿元,占全区交通投资的53.5%,贫困旗县通车总里程达16.1万公里,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76.8%。内蒙古本着公路围着产业转的发展思路,支持每个贫困旗县建设约30公里资源路、旅游路和产业路,每公里安排投资补助140万元,打通经济带、工业园、开发区、示范园等园区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农村“造血功能”。
 
  今年建设农村牧区公路7000公里
 
  在根河市敖鲁古雅原始部落景区,鄂温克族猎民古革军正在仔细打扫景区。在他身旁,许久未下山的驯鹿低头拱着雪,玩得不亦乐乎。“现在,通往周边的公路都打通了,林区的公路也在建,出行特方便。加上卖工艺品,年收入超过20万元不成问题。”古革军信心满满。
 
  作为中国最后一支使鹿部落,敖鲁古雅原始部落依托独特的使鹿文化,通过打造“敖鲁古雅”“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等特色旅游品牌,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独特的“旅游文化名片”也解锁了当地群众的“小康密码”。
 
  2020年,内蒙古贫困旗县所在地均实现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通达,苏木(乡镇)、嘎查(村)通了硬化路、客车,形成了对外衔接畅通、广泛覆盖乡村的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客运服务网络和农村物流网络。贫困地区已基本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快捷”的交通网络格局。
 
  “十四五”期,内蒙古交通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助推乡村振兴。今年,全区将力争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公路建设规模达1.3万公里,建设农村牧区公路7000公里,继续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牧区公路发展水平,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全力提升农村牧区运输服务水平,推动城乡运输一体化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引导乡镇运输服务站拓展商贸、物流、邮政快递等业务。


  版权提示:本文由高速网作者上传并发布,高速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高速网立场,仅限业内交流用途,高速网对此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内容审核:GS007 ]